第十五章:愤怒(苏然)11
< ="">>< ="250">><>义军首领的确非常忙碌。不过,他暂时还不需要有人帮忙,并且很多事也只能由他亲自出面。看完了长社城周边的义军营地,大先生和随从简单地煮了一锅混沌分吃,然后就在南十里铺驿站换了马,急匆匆地赶向了颍阴县城。他早就和那里的张县令定好了见面的日子,宁可自己早到,也不能让别人先等。
颍阴。一听到这两个字,苏然就想起了自己的老家。在许蔡七州全部陷入z火的现在,新堰口村却像是与世隔绝一般,重复着与去年、前年乃至大前年毫无二致的生活。村民该走亲戚就走亲戚,该放鞭就放鞭,尔死几只窜的妖邪,还不如曹政一家吃多了集体冒肚闹出的动静大。
这座村庄,乃至整个颍阴县,都在县令张邦达的大氅之下保持着古怪的安宁。自从县衙仵作得出结论,宣布前长社县令吴若为确实受到了严重太虚感染,按照朝廷法令可以当场格杀之后,张邦达就命令颍阴城的州兵解除了戒备,对大先生接管许州府衙的行为,也“暂时”地表示了认可。
张县令认为,在州刺史弃职而逃的况下,必须有人站出来整顿秩序。张县令还认为,发生在颍镇的z乱不过是暂时现象,只要他和“本地豪酋”同心协力,用不了几个月就能让一切步入正。无论王继勋发来多少节度使钧旨催促,这位前将军始终按照自己的理念管理辖境,并且试图以此为支点撬动整个颍镇。
“乱象必不持久,”在寄给大先生的一封平信——张邦达固执地不使用蜡丸密信,坚持要求所谓的光明磊——上面,张县令如是说道:
“朝廷必将了解真相。你我行事无需顾忌,一如往常即可。”
于是,颍阴县的军民就真的“一如往常”了。这里的村庄仍然挂着旧的露布文告,而不是已经通行七州的黑底天平旗。村民们虽然尔也修补修补围墙、置置军械,但都只是小小闹的程度,完全没由出现长社县那种轮班上墙巡逻,十二个时辰不断警戒的状况。
正月十五,苏然曾经抽空回老家看了看。阿父阿母拉住他的手,高兴的一个时辰都不肯撒开,族里长辈热热闹闹地坐堂屋,望向“十四娃”的眼中充骄傲……然而,在这股了酸汤酥肉和水油馍,现在正在屋外散步消食,顺便清理麦田的积雪。这种工作非常简单,不过就是把硬冰和比较厚的雪堆,从田垄上面一块块地弄下来而已。人们一面干活一面互开玩笑,嘻嘻哈哈地没有一点紧张。
像这种可干可不干的农活,除非实在是闲到极点,否则没有人会在上面消磨时间。望着布脚印的斑驳农田,以及那些活像和尚脑袋似的白雪堆,苏然的太阳穴开始一阵接一阵地跳动,怒火也沿着经脉向上翻涌——
然后“跐溜”一声就收了回去。在爆发之前,苏然瞥见了牛姓俘虏的安逸影,这货正咕嘟咕嘟地往嘴里灌着秋梨水,快活的活像神仙一般。如果这个混球一直优哉游哉到最后,监视他的人反倒先一步气倒,那也未免太过讽刺了一些。不能失,在他面前,决不能失!
苏然反复地用这些话告诫自己,总算保持住了脸上的平静。在距离颍阴县城还有三里的时候,他自告奋勇地举起了黑底天平旗,让义军的象征在天地之间飘扬,为自己的家乡带来些许真实世界的气象。
裹严实的农夫,纷纷向马鞍上的大先生躬行礼。百无聊赖的驿卒,好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奔回城中。不过,大先生并没有进城做的意,他和张邦达约定的地方是在城东栗园,一个名称十分人,但实际上却……非常清净的地方。那里只有几株稀疏的树木,外加一座摇摇坠的八角小亭,四面一览无余连只兔子都藏不住,谁也不用多操闲心。
大先生和随从们没等太久。他们刚把马匹系好,张县令便领着长长的州兵队伍,出现在了南边的官道上。虽然太阳已经快要挪到头顶,但这队人马仍然掀起了不小的烟尘,周遭村庄还有城里闲人纷纷奔走相告,没过多久,四面八方就围了看热闹的百姓。
有些老人是来看大先生的。他们的言语和表都非常拘谨,也不敢靠的太近,能吞吐地问上一个问题,就已经是非常有勇气的表现了。但更多的人是去围观张邦达,无论男老少,人们都对这位武官出的县令充好奇,有些小孩子甚至毫无顾忌地跑在了队伍前头,“大将军回来啦!大将军回来啦!!”地乱叫个不停。
张邦达没有派人驱赶这些小娃娃。他骑着那匹枣红的高头大马,傲然地骑在州兵队伍的最前面,时刻也不忘展现自己充自信的微笑,回应辖境百姓的热目光。尊卑也好,礼仪也罢,对他来说都是些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唯有周围人群的真心尊崇,才是这位县令一直以来的真正追求。
张邦达是在z场上拼杀出来的武将,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他的坐骑膘肥体壮,皮毛仿佛铜镜一般闪闪发亮,铁蹄所踏之,就连道都会在冲击中自觉收直;他的双眼炯炯有神,只用一瞥就能将人看个通透,漆黑的眉毛宛如跃动的火焰,只要有心,随时可以在追随者的中点燃希望……
>
本章已完成!《熔流》 最新章节第十五章:愤怒(苏然)11,网址:https://wap.xoyo100.org/367/367309/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