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镜花水月(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不得追求刀剑交错的美学。不得追求死而不归的美德。不得只考虑一己性命。若欲守护一王五公,则应将敌自叶荫中尽数屠净。” 蓝染惣右介的脸上露出了踌躇之色。只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自己在说出口之前已经在心中衡量了许多次到底要不要真的说出来。 但既然现在泠晴已经示意他问了,他也就没有说一半留一半,而是一口气将心中的困惑全部都说出来了。 “这是教本上的话,但包括泠晴先生您所在的四枫院家的‘五公’皆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唯独那位灵王大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却从未有过具体的描述。其地位更是在五公之前的那位王……是真实存在的吗?如果是真实存在的,那他现在又在何处呢?” “……” 蓝染惣右介的问题,让泠晴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了。 并非是他不喜蓝染惣右介的问题,而是这个问题本身就必须被慎重对待。 蓝染惣右介说的,是从出自于真央灵术院教本《死神心得大鉴》上的内容,是属于所有院生都必须的读本。 意思就如同字面上说的那样。 所谓的护廷十三队,所谓的护廷,从一开始就没有刀剑碰撞的美学,也没有视死如归的美德,更不只能为一己私欲而挥刀。 所谓的护廷十三队,所谓的死神就像是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上帝,只是为了服务上帝而存在的修道士与修女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王五公而存在的。 但是,问题也就由此产生了。 五公虽然高高在上,却也能够看得到。 只能笼统的将其理解为世界的象征、绝对的存在的灵王到底是什么存在?是否是真的存在?还只是一个概念?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对这个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蓝染惣右介会问出这样的问题,确实是在泠晴的预料之外,但却又在泠晴的意料之内。 或者说,在泠晴的心中,总感觉蓝染惣右介早晚会问出这个问题,只是没想到会这么早而已。 早在泠晴还在真央灵术学院任教时期,他就曾经询问过泠晴‘世界应当如何’这样的问题。蓝染惣右介虽然资质平平,但他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喜爱思考,因此他早晚会触及到这个问题。 在当年,泠晴就感觉蓝染惣右介有心结未解,并始终等待着蓝染惣右介再度询问出口。只是自那之后蓝染惣右介就再也没有问过类似的问题了,他直到离开灵术院也没有等到。 而现在,虽然是不同的场合,但蓝染惣右介依旧问出了不符合他所处阶段和身份的问题。 他的上一个问题得到答案了吗?泠晴不得而知。 唯一知道的就只有他又产生了新的困惑。 泠晴思索着到底要如何回答蓝染惣右介。他大可以直接像是敷衍似的,避重就轻的给出并非是虚假的回答—— ——灵王大人即是身为世界的楔子,司掌此世一切魂魄流向的基石其物本身。其存在若是逝去,尸魂界、现世、虚圈这三界都将即刻崩坏。 但他觉得那并非是能够满足蓝染惣右介困惑的答案。 因为蓝染惣右介问的是——“对于您(泠晴)来说,‘灵王大人’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对于泠晴来说,灵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固然,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泠晴了解到了大多数有关灵王的真凶,甚至于真的见过灵王,但对于灵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泠晴也没有一个足够清晰的认知。,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因为他无法看穿灵王的想法,也没有与灵王真正的交谈过。灵王的欲望,灵王想要做到什么,灵王想要看到什么,灵王对如今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个什么看法,他也一概不知。 因此,他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标准答案’。 但如果仅仅只是问他现在对于灵王的看法的话。 “……对于我来说。” “嗯,对于您来说。” 蓝染惣右介认真的点头,认真的看着泠晴。 或许,比起那个时候的他,他已经不会再去问别人世界应当如何了。他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了。 所以,他在询问被人是如何看待某物的,他想要知道别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那确确实实,是当之无愧的被崇敬的伟大的存在。” 不论灵王的目的如何,至少以他的能力而言,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可以避免被做成锲子的。 灵王有着足够强大,甚至直到今日也过分强大的力量。 被封印,并且分割肉体百万年的时光,灵王什么都没做,他只是充当自己作为灵王的‘职责’。 于是,世界得以成为如今的模样,如此,诸如四枫院宗一郎,诸如夜一以及蓝染惣右介这样的人们才得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不管这个世界的起点是否是罪恶的,不管这个世界本身是否是充斥着不公正与压迫的,泠晴换位思考,自己若是灵王,那他做不到同样的事情,仅此一点,灵王就足以让他尊敬。 当初,纲弥代时滩期待泠晴知晓世界的真相后会因此而大受打击,甚至于黑化,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却殊不知,纲弥代时滩看到的是五大贵族始祖的卑劣与世界原初的罪恶。 泠晴所看到的,却是灵王的牺牲从遥远的世界诞生之前,持续映射到了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 最新章节第一百章 镜花水月,网址:https://wap.xoyo100.org/274/27441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