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好想 二合一(1/3)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军,军团长!!!” 从泠晴口中飘出的,是如此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这句话就仿佛一枚羽毛似的轻轻的飘在空中,摇摆着甚至还未落在地面上。 但是,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不管是碎蜂还是蜂梢绫的表情都变了。 碎蜂想也没想的直接跪在了地上,本来躲在碎蜂身后的蜂梢绫也感觉到自己的手脚冰凉,浑身动弹不得,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好。 大概是因为年纪,也可能是因为见识多的关系,平日里总是相当冷静的碎蜂也不复平常的冷静,而是犹如破防般的大声喊道。 “不知道属下到底是做错了什么!!还请军团长明示!!” 蜂家是代代以处刑、暗杀为生的下级贵族。对于蜂家而言,成为刑军的意义远超于他人的想象,在蜂家,甚至有一条相当离谱的规定,那斌是如果不能加入刑军,就会被家族流放。 蜂家世代以追随保护四枫院家族为己任。是四枫院家的附属家族。如果不能成为刑军的一员,便不能达成这种责任。 泠晴的这句话,几乎是在否定碎蜂的存在意义与人生意义。 说是退役,但是在碎蜂的耳中听来却是放逐与流放,意味着刑军从此以后都不在需要‘碎蜂’了。 “……” 虽然泠晴已经料想到自己这句话会对碎蜂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大概是难以理解蜂家的教育与思想,更缺乏能感同身受的带入思考吧,泠晴还是低估了碎蜂的反应。 他看着跪在地上,已经如此年纪了却因为他的一句话而恐惧到在颤抖的碎蜂,一时之间心情居然也有点复杂。 他又看了眼因碎蜂跪下而暴露出来,手足无措不知道该什么是好的蜂梢绫,有些无奈的发出了一声叹息。 对着蜂梢绫伸手招了招,示意蜂梢绫来自己这边。 注意到泠晴动作的蜂梢绫犹豫着,踌躇着。 但当她踏出了第一步之后,等她再注意到的时候,就已经在奔跑的路上了。 在这个瞬间,她所尊敬的,所骄傲的祖母,能够让她为之骄傲的祖母…… 从祖母的身上,她再也获取不到丝毫的安全感。 与之相反的,对于在顷刻间便塑造了这一切,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说是罪魁祸首的泠晴。 在朝着他奔跑过来的时候,她心底的那些彷徨、不安、恐惧,与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消失不见了,越是靠近泠晴一步,那种丢失掉的安全感便被加倍的找回来。 蜂梢绫跑过来后,因为余劲儿整个人撞到了泠晴的身上,脸也碰上了泠晴的腿。 让泠晴下意识的伸出手抱住她。 “没关系,不用害怕。” 低声安慰了一声蜂梢绫之后,泠晴才看向碎蜂,有些无奈的说道。 “碎蜂,你的反应吓坏孩子了。” 然而,碎蜂这一次却并没有回答泠晴的问题。 或者这么说吧,碎蜂现在自己都已经吓坏了,她又怎么能够顾忌的上有没有吓到蜂梢绫呢。 “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泠晴又是一声无奈的叹息。他这话都没有说完,碎蜂就已经被吓成这个样子了,让他产生了一种自己是个坏人,或者是有心使坏心眼的感觉。 好吧……最近泠晴确实变得有点恶趣味,但是在这种严肃的事情上泠晴却从来不会使坏心眼的。 眼见着碎蜂没什么反应,泠晴只好继续说道。 “梢绫是这一代兄妹中最小的,也是最后的那名孩子了吧,也就是说,在梢绫长大成婚生子之前,是不可能有第十代的对吧。” “……” 从泠晴口中听到有关自己家族的事情,甚至能够听到对于自己家族的关切,这让碎蜂的心底涌现出一种无法言喻的触感。 即使她还未明白泠晴到底想要说什么,却也已经意识到泠晴似乎并不是想要驱逐她,想要驱逐蜂家。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长久以来,直到现在为止,作为四枫院家的附属家族,蜂家只能要求自己家族做到最好,全心全意的为四枫院家服务,却从未想过从四枫院家获得任何回应。 所以,当泠晴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她还以为是因为蜂家这一代的表现不佳,以至于惹怒了四枫院家,四枫院家不再需要蜂家了呢。 但泠晴现在说的话,他的语气,却告诉碎蜂并不是这样。 在泠晴的声音中,能够听得到的只有关心,是泠晴对于蜂家的关心。 碎蜂或许无法正确描述这种感觉,但她若是能够正确描述,那种感情大概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吧。 “也就是说,一旦你在任务中遭遇到不测,那梢绫便无人照顾,从此蜂家也就失去了传承者,梢绫也就无人教导,所以你不能继续在刑军执行任务了,就此退役吧。” 蜂家的这种生态,以及他们的意志是否正确,泠晴作为既得利者不好多说什么,但能够知道的时候,即使他想要改变蜂家的生态也是根本不可能。他真的那么做了,只会换来眼前碎蜂的这种反应。 四枫院家对蜂家是个什么态度,泠晴不关心,也没有去调查过。 但不是作为四枫院家,仅仅只是作为曾经掌管过刑军的前任总括军团长,泠晴对于每一个刑军成员的底细都是了如指掌的,对于他们的状况与生活也是极为关心的。 那是他第一次带领一个队伍,也是他第一次改革一个队伍,更是对一个队伍倾注心血,若是说他对刑军没有任何感情才是玩笑。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为止,像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 最新章节第八十六章 好想 二合一,网址:https://wap.xoyo100.org/274/27441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