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蜂梢绫(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蓝染惣右介有心结。 或者说,他有困惑。 之前泠晴还没有感觉到,但是当那天蓝染惣右介忽的对他发起人生商讨之后,他就感觉到了。 蓝染惣右介似乎对于世界,对于人生,以及对于自己的价值有了一定的思考,并且由此产生了困惑。 当日泠晴对他说了有许多。以他的个性来说。比起告诉别人答案,他更倾向于给予提问者一个方向,一个寻找问题答案,能够自己的探索,能够得出自己的回答的方向。 他的想法其实有点倾向于苏格拉底,即让询问者自己发现答案。就像是他教导蓝染惣右介鬼道,也只是给他方法和思路,让他自己去思考一样。 这种方式有些迂回,甚至给人多此一举的感觉,但泠晴却始终认为,这对于那些向他寻求答案的人来说是最好的,因为每个人不是都一样,他不一定能够给出每个人想要的答案。 如今,四枫院夜一与浦原喜助纷纷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而蓝染惣右介却依旧在迷茫。 这个温和谦虚的少年,似乎并没有将自己真正的疑惑说出,他还有所保留。因此,泠晴给他指出的方向,似乎并未完全发挥出作用。 泠晴等着蓝染惣右介再度朝着自己发起提问,等到那个时候他就能够进一步的试探出蓝染惣右介到底想要问什么,他所寻求的到底是什么了。 只是,在那之后有一段时间,蓝染惣右介都没有在找泠晴询问相关的内容。 而就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让泠晴不得不将视线暂时抽离真央灵术院,放回护廷十三队中。 但是,并不是十一番队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是发生在二番队。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准确的来说,是发生在刑军的某一员,过去曾是泠晴旧部的某位成员的身上。 即使泠晴现在早已不是刑军的总括军团长,但当他得知了这件事之后,还是觉得自己至少得做点什么。 于是泠晴暂时离开了真央灵术学院。 然后,此刻,出现在泠晴眼前的,就是五座并排的坟墓。其中,能够看到泠晴眼前的这座坟墓有着相当新的痕迹,这代表着这个坟墓是最近才建成的。 而这,也就是泠晴出现在这里的理由。 不知道是否是墓地的关系,现在是炎炎的夏日,这里却感觉不到多少燥热之感,甚至于,还能够让人感觉到有些阴冷。 泠晴就站在坟墓之前,他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仅仅只是站在那里。 因为对于他来说,仅仅只是站在这里就已经足够了,他已经不需要再去做更多了。 这并排的五座坟墓,被埋葬的五个兄弟,与泠晴之间并没有更多的交集。 泠晴在等待着,等待着一个人过来,他有些话,要和那个人说。 “你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 然而,有些出乎泠晴预料的时候,确实是有声音如同他预料的那样出现了。 但是声音却并非是他熟悉的那个,正好相反的是,这个声音相当的年幼。听起来大概和伊势七绪差不多吧。 只是,比起伊势七绪那有些怯生生的语气,这道声音就显得有些凌厉了。 泠晴转头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出现在眼前的,出现在这个墓地的,是看起来只是比伊势七绪要稍微大上一些的女孩。 只是,比起伊势七绪这种年幼多穿和服的女孩来说,她的身上穿着一袭黑衣,黑发,留有可爱的妹妹头。当然,比起她可爱的发型,她的表情就不是那么天真童趣了。,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虽然还很年幼,但是她以相当警戒,甚至是戒备的模样紧盯着泠晴。 即使从她的角度能够看到穿在泠晴身上的羽织,却也立刻戒备起了泠晴的身份。 泠晴与她对上了视线。泠晴的眼神没有出现多少变化,但女孩却似乎从泠晴的眼神中看到了某些可能令她害怕的部分,而本能的后退了一小步。 可在瞬间,她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她有些悲愤的咬紧了嘴唇,仿佛在埋怨自己的退却。强自将后退的那只脚收了回来。 再一次朝着泠晴开口问道。 “你,你到底是谁。” 或许,她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她的声音在微微的颤抖着。 “我的话……应该还是有资格出现在这里的,所以不用担心。” 看着尚且年幼,却很倔强的女孩。泠晴心中的沉闷略微淡去了些许,在他的脸上终于再度浮现出了些许笑容。 泠晴蹲了下来与女孩对视,反客为主的问道。 “相比之下,你又是谁呢?是以什么样的立场在质问我呢?” “我……我是蜂家的传人。这,这里是蜂家的陵园!被埋在这里的都是我的兄长!” 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套话了,像是在向泠晴证明她的正统身份似的,女孩不自居的抬高了声音说话。 泠晴站着的时候低下头,俯视着她说话。从女孩的视角看过去,能够看到的就只有仿佛在白日之下却沉溺在了黑暗中的黑影,能够看到的就只有那双无波澜的眼睛。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但是当泠晴蹲下来之后,女孩才终于看清了泠晴的模样。 重要的并非是泠晴长相如何,而是在泠晴的脸上挂着的那一丝笑容,那是能够让任何人第一眼就能够明白,那是一种基于对自己的强大以及自信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 最新章节第八十四章 蜂梢绫,网址:https://wap.xoyo100.org/274/274417/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