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逐渐不妙(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朽木响河没办法想象唯靛流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心态用这种轻描淡写的语气和他说出这种话的。 对于死神来说,将斩魄刀视为自己的第二生命也没有任何问题。 死神四大能力——拳斩走鬼——不管那一项修行到了极致都能拥有不俗的战斗力,但这些力量在斩魄刀能力面前,特别是拥有卍解力量的死神面前,就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了。 更别说像是他这种斩魄刀力量相当强大,如果对手是死神近乎于无敌的能力了。 即使如非战时特殊状况,在瀞灵廷内所有死神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够解放斩魄刀。但哪怕是总队长也不敢轻易下达禁止所有死神携带斩魄刀的命令。 朽木响河才踏足十一番队,这里就要被收缴斩魄刀,这让朽木响河不得不多想些什么。 结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姿态反倒是让唯靛流一头雾水,他一脸的困惑搞得反像是朽木响河做错了什么一样。 想了想,唯靛流大概是想明白了朽木响河为什么这么紧张,于是他指向道场的一侧向朽木响河解释道。 “你可能是搞错了什么,我并不是要你吧斩魄刀交给我保管,我的意思是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如果使用斩魄刀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伤亡。所以在训练中我们都是使用十二番队特制的竹刀的。” 朽木响河朝着唯靛流所指的方向看过去,才注意到在那边犹如书架似的层层叠叠摆放着好几百个刀架,大多数刀架上都摆放着一柄斩魄刀。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在朝着操场内望去,不只是正在挥剑训练的队伍,哪怕是奔跑训练的队伍腰间跨着的也是木刀。 如此一来,那个在十一番队驻地口接待他的死神之所以携带真刀,可能也是因为并不需要训练的缘故所以才没有解下吧。 看到朽木响河的表情逐渐缓和,架势也逐渐放松下来,唯靛流才松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在训练过程中要将斩魄刀暂存在这里,训练结束之后就能拿回了。” “……” 即使唯靛流的语气以及足够客气了,和接待自己的那个死神完全不一样,朽木响河还是有些不太情愿。 让斩魄刀放在一边更换木刀训练什么的……他想都没想过。 可问题在于,在这里的所有人都是这样,并习丨以为常,他要不然就是和他们一样。这样才能彻底看清楚四枫院泠晴那家伙到底再打什么主意,彻底揭穿他的丑恶面目。 要不然就是在这里直接掀桌子,把四枫院泠晴吸引过来。 朽木响河没有立刻回应,唯靛流也就没有再说话,只是他也确实有感觉到了一些奇怪。 对于十一番队的队士们而言,斩魄刀不斩魄刀都无所谓,充其量只不过是哪个用起来更顺手罢了,谁说木刀就劈不死人,斩魄刀砍人只是更锋利些。 所以泠晴在队内推行这套方案的时候虽然也有队士觉得拿木刀很没劲颇有微词,但最后还是服从大众的顺从了命令。 十一番队上下几百名队士,没有一个如同朽木响河这样对自己的斩魄刀在意到这种程度的……朽木响河这模样与其在说重视自己的斩魄刀,倒不如说…… 有点像是他没办法离开自己的斩魄刀一样。,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如果朽木队士还不太习惯这种做法的话,那也可以先四下转转,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 想到这里,唯靛流便换了种说法。 “毕竟以朽木队士的力量,即使不做这些训练也没有关系的。” “……” 唯靛流到底是出身于流魂街的富裕家庭,从小有接受过比较好的教育。即使在十一番队被荼毒了,但还是懂的如何让话听起来好听的。 唯靛流不这么说还好,这么一说朽木响河就有些急了。 他不太想在这里直接翻脸,要翻脸就在一开始的时候翻脸,到这里再翻脸反倒是有一种他小题大做,觉得十一番队也不过如此的感觉。 他对十一番队虽然有着成见,但并没有意见和敌意。 他现在只想揭穿四枫院泠晴那家伙一个人的丑恶面目。让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个多么可耻的家伙,也要让朽木银铃知道将他转队到十一番队是一个多么错误的决定。 而现在,好不容易才在这个到处都是野蛮人的十一番队里找到一个能好好说话的,要是唯靛流不管他,其他那些野蛮人他可没有办法受得了。 想到之前给自己带队的那个队士的做派,朽木响河咬紧了牙关,手都在颤抖的将自己腰间的斩魄刀解下,递给了唯靛流。 “……既然如此……那就……麻烦你了……” ‘响河?’ 在唯靛流接过朽木响河的斩魄刀前,从斩魄刀中有着一道困惑的声音传入了朽木响河的心底。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不过很快,朽木响河的斩魄刀就被放在了那些所有斩魄刀中,成为了当中也平白无奇的那个,而朽木响河腰间的配刀也因此变成了木刀。 当朽木响河将杀气石制成的手铐脚铐戴在身上压制住了自己的灵压的瞬间,与斩魄刀的联络也被暂时的切断了。 在那个瞬间,于朽木响河的心中升起了一种巨大的空虚感与不安感,他甚至突然有一种不顾一切将自己的斩魄刀夺回来的冲动。 但…… 没有人夺走他的斩魄刀。 他的斩魄刀村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 最新章节第十八章 逐渐不妙,网址:https://wap.xoyo100.org/274/274417/321.html